每逢寒冬假期,老师们总会布下一道阅读的使命。遵循师言,众多学子无奈地将几卷不甚入目的书籍拥入怀中,舍弃了珍贵的闲暇时光。然而,其实我们大可不必将读书视为苦差,自古至今,翻卷阅章本是一桩令人心旷神怡的乐事,只是如今,越来越多的人遗失了在字里行间寻觅快乐的路径。
是什么剥夺了阅读的欢愉?我观之,或许是那些创作者们在追逐利益的征途上,不经意间忽略了作品的审美价值,使得书籍逐渐丧失了引人入胜的魅力。以不久前的小说《蛋白质女孩》为例,其质地平庸,情节陈词滥调,笔法粗糙,仅以耸人听闻的敏感细节搏取少数人的眼球。这样的作品,难以经受时间的考验,仅仅迎合了小众的口味,为少数人带来暂时的欢愉,而大多数人对其不过付诸一笑。但这样的单调之作并非唯一侵蚀书籍质量的元凶。那些尚未登峰造极便自诩不凡的文坛新贵,急不可耐地挥笔著书,其品质令人难以恭维,而媒体的盲目追捧更是让人困惑不解。文坛之上,又兴起一阵名人出书的狂潮,如棋界佳丽诸辰的《落棋无悔》,足球名帅徐根宝的《风雨六载》,这些不过是一部分体育爱好者的追随之物,而非大众争相传阅的经典之作。这类书籍,实难企及名著的高度,这也解释了为何传世之作多源于前人笔下,而当代文坛的瑰宝却寥寥无几。
这正是读书乐趣日渐式微的原因所在:出书的功利主义原则让文坛久未见精品涌现。文学的凋零,实乃我们阅读乐趣消减的根源。